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舟山群岛 “垃圾不落海”的“她力量”

2024-03-02 来源:互联网

  2月28日下午,天气阴雨绵绵,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长涂岛沿港边的一间平房内,渔嫂杨淑雯、杨淑清、庄亚芬正在认真梳理从渔船上、渔港街巷捡回来的一大堆饮料瓶。
  分类、装袋、打包,记者发现,这间不大的仓库内,大半间堆满了整理好的塑料瓶。里面还有一台垃圾碾碎机。

  “台州那边的浙江蓝景科技公司会定期来装运,他们把废塑料开发成环保文创产品、服侍等,进行废物利用,而我们也有微薄的经济收益。”长涂镇妇联主席毛睿介绍,差价部分再用于补贴渔船其它垃圾回收行为,如为了鼓励渔民回收渔用废电池,她们的“小蓝之家”给予每节0.5元的补贴。
  长涂岛以渔为主,以前因捕捞小黄鱼闻名,被称为“金银岛”。这些年,渔业资源变化,渔场外移,部分渔民转产转业,渔船减少,但目前尚有 81 艘渔船。

  为做好渔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2017年8月28日,在舟山市妇联“东海渔嫂”品牌系列工作的推动下,当地妇联组织成立金银渔嫂协会,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促使渔船垃圾不落海。
  以家庭为主阵地,倡导渔嫂们常吹生态环保“枕边风”,将垃圾分类理念深入每一户家庭、每一条渔船。

  同步组建渔哥渔嫂“蓝港巡逻队”,利用海上作业间隙和休渔期,不定期开展渔港巡逻和净滩行动,实现“1+1﹥2”的引领带动效果。
  与船老大签订《海上垃圾分类承诺书》,建立一船一监督员制度。渔船出港前,渔嫂做好分类垃圾袋等物资发放;渔船回港后,及时回收各类垃圾。

  自制“红、绿、蓝”三色渔网袋,科学区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并分发到渔船,有效解决分类垃圾桶占用空间大、搬运不便的问题。
  “一节渔用干电池,如果扔进海里,至少要污染285立方米海域。”协会会长胡松素告诉记者,灯光围网、帆涨网和流刺网等作业渔船渔用废电池消耗数量大、遗弃海洋污染严重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她们通过优惠的价格以旧换新和以补代奖的方式,让船老大将废弃电池带回岸上。同时有偿收购饮料瓶。

  她说着,还打开桌上的电视机,播放“金银渔嫂”文艺队自编自导自演的《保护海洋生态 走好共富路》文艺节目视频。
  2022年11月,长涂镇金银渔嫂协会与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成立了舟山市首个“小蓝之家”,专门用于开展海上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走进“小蓝之家”的陈列室,只见桌上有用废旧塑料瓶制成的文具盒、水笔、服装等。“这就是蓝景科技公司制作的产品。”毛睿说,近三年该公司运走塑料垃圾数量150多吨。

  旁边还摆放着新旧渔用电池。据介绍,自2022年起,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小蓝之家”开始推动全镇首批14只渔船进行环保型渔具灯标替代传统电池试验项目,推广船用环保渔具灯标,积极践行海上绿色低碳工作方式,减少电池使用量。
  废弃蟹笼是又一海上垃圾。由于占用面积,带回来不方便,以前渔民都把它扔到海里。现在,经过协会会员的努力,每风回来,蟹笼都能回收。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我们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巧用‘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引领广大‘东海渔嫂’积极参与海上垃圾分类,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海岛渔区的生动实践。”岱山县妇联副主席凌王女介绍,活用“加法”,加力量、加意识,拉起资源回收链的“群众网”;善用“减法”,减隐患、减污染,破解资源回收链的“旧壁垒”;妙用“乘法”,乘机制、乘平台,搭建资源回收链的“快车道”;巧用“除法”,除闲置、除垃圾,打造资源回收链的“新格局”。这几年来,市县两级妇联给予业务指导、海上垃圾分类知识技能培训、项目资金补助、各部门资源共享等支持。

  从2019年至今,“小蓝之家”累计回收渔用废电池超过5万节,空瓶超过5万只,废蟹笼近2万只,回收的垃圾总量已超过100吨。这项行动先后获得美丽浙江生态环境治理十佳案例、获评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
  目前,“小蓝之家”已吸纳周边赋闲在家的5位“东海渔嫂”、五保户等共同参与海上垃圾的回收、分类、打包等,人均每月创收千余元。同时,“小蓝之家”的部分收入用于慰问困难渔哥渔嫂和群众。(林上军 谢鲁燕)

[ 编辑: admi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