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资讯

多看了两眼片子,竟发现恶性肿瘤!福州爱尔眼科黄郑华致力挖掘影像中的“密码”

2024-11-27 来源:互联网

通过眼睛,我们能看到世界。而我们的眼睛内部,也有一个广阔的宇宙:一片橘灿灿的背景里,有一个直径约1.5毫米的透亮圆点,那是我们的视乳头,距离圆点不远处是一个中间暗黄、周围反光的黄斑区,圆点布满了粗细不一的视神经,像交通网络一样呈放射状——这是一位影像科医生通过仪器看到的健康眼底的景象。

“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非常壮美,充满活力!”爱尔眼科福建省区功能影像学组副组长、福州爱尔眼科医院功能影像科主任黄郑华描述上述景象时,逐渐沉醉。

影像科医生通过仪器发现病人眼睛里的问题,和临床医生合作治疗病人。黄郑华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功能影像科不仅仅是治疗上的辅助者,也可以是医疗决策的领航员。

 

 

是临床医生的眼睛 也是治疗决策的领航员

2009年,黄郑华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眼视光专业,是福建省首批定向眼科培养的医学生,因为选工作时错过时机,阴差阳错成了一位影像科医生。

现代医学讲究循证医学,而影像科医生可以借助仪器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的影像学资料,使临床医生更综合地去判断患者的问题所在。可以说,影像科是临床眼科医生的眼睛。

眼睛里藏着人体健康情况的密码,黄郑华常常能通过一张影像看到蛛丝马迹。比如,他曾在一位例行体检的小朋友影像中发现了恶性肿瘤——视网膜细胞瘤;一些老人因为白内障来检查,黄郑华看到双眼眼底布满微血管瘤,询问老人是不是有糖尿病,那之后,老人才通过抽血检查确诊了糖尿病。

 

 

在一些急危重症的情况下,还要求影像学医生跑在前面,充当医生治疗决策的领航员。

黄郑华告诉记者,眼科医学影像检查可以分为光学检查(如裂隙灯、验光仪、眼底照相等)和声像学检查(如A 超、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彩超等)。光学检查依赖于眼睛各屈光间质的透明性,当屈光间质透明性下降时,临床医生无法通过光学检查得到详细的信息,这时声像学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一次,一位患者视力急剧下降,来院后初步检查为玻璃体积血,医生无法看清眼底,紧急“摇”来黄郑华。黄郑华通过B超迅速了解了玻璃体腔积血情况,判断出积血量多少,哪种原因导致的积血,分析经过治疗后积血是否可能吸收,这些都决定了后续的治疗方式,为临床医生研判提供了依据。

是科室内部的主考官 也是眼科医生的培训师

近年来,福州爱尔持续引进了不少天花板级别的影像设备,如人工晶体生物测量仪master700、共聚焦显微镜、欧堡眼底照相等。

设备升级了,思路也要跟上,黄郑华不断督促科室成员保持学习的热情。

每天,他都要求科室成员在集团的“爱E学“平台上坚持学习,了解各种临床眼病,与最新的知识接轨;他还让科室成员掌握各项设备的原理及操作规范,积极上手实践;每个月,黄郑华都要在科室里组织一次业务学习,他担任考官,针对每台设备搜集一些典型病例开展影像判读,提升科室的读片水平。

 

 

除了科室内部的培训,黄郑华也对临床医生“下手”。

每一项检查对患者的眼部是否用药、是否需要矫正视力、检查时间长短等要求都不一样,医生在开具检查时,如果对此没有足够的了解,那么就可能导致患者会因为某一项指标不符合条件而无法完成检查,或者是检查时间较长无法当日完成检查。

为了优化流程,提升病人体验感,黄郑华开始集中性地对临床医生开展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不同检查设备的作用和开具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半年内梳理了十余个设备、50余条检查细则,避免了与患者、临床医生重复说明和沟通,检查效率大幅提高。

是省区影像学技术提升的助推者 也是影像学科的热爱者

在爱尔眼科福建省区功能影像学组成立会上,总院长翁景宁教授曾鼓励学组努力提升:“你们是最接近真相的人,要通过定期组织读片会,帮助福建省区影像学术提升,拓展影像诊断分析思路,造福本地百姓健康。”  

 

 

黄郑华主任受邀在“福州白内障青光眼新技术培训班”上进行专题授课,主办方颁发感谢证书

黄郑华一直铭记在心。作为学组副组长,他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对各兄弟医院的影像科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帮助制定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设备操作规范及报告解读,并做好远程会诊及支援计划。同时,他还持续参加全国举办的眼科学术活动,受邀进行学术演讲,对新员工展开业务培训,支援门诊部及部分兄弟医院的科室建设、报告解读等。

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黄郑华逐渐摆脱了初入影像科时的失落感,在“医”路向前的职业发展中、在不断积累的成就感中,逐渐生发出对影像学的热爱。

 

[ 编辑: 刘小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