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刘次庄笔下的德安桃花,曾见证过“半逐溪流半染泥”的诗意,更浸润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厚重。在这片土地上,一位军事奇才王韶以《平戎策》开疆扩土,其家族五世忠烈绵延百年。今天,让我们循着德安家风的文化基因,读懂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一、赣鄱家风:从陶母退鲊到红色热土
1. 千年文脉,家训为根
江西家风文化始于唐宋,陶母“封坛退鲊”教子清廉,文天祥“丹心报国”以死明志;白鹿洞书院将“父子有亲”写进百姓家规,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的革新精神,至今仍在赣鄱大地回响。
2.忠孝仁恕,舍家为国
江右商帮“厚德实干,义利天下”,以许逊“忠孝仁恕”为宗旨,成就“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传奇;方志敏的“清贫家风”与陈毅安“舍家为国”,则为红色热土注入精神丰碑。
二、王韶家族:五世忠烈的家风密码
1. 文武兼修,家国担当
北宋名将王韶,以《平戎策》收复河湟二千里,其战略源于家族“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教育:幼年东林寺苦读,以松明志;科举与苏轼同榜,却以武略名垂青史。其子王寀五岁智斗人贩,成年后延续“利在天下必谋之”的担当。
2.庭训如铁,代代相承
王氏家规严苛:夫人杨氏“食贫裕如,事翁姑谨信”,子孙王彦融“廉而喜施,撰《总说》敦睦宗族”。家族以“剿抚并用”治边,既显军事铁腕,又倡茶马互市融合羌汉,背后是“务实创新”的家风底色。
三、德安样本:从义门陈氏到袁隆平的千年传承
1. 天下第一家:义门陈氏的“活化石”
德安义门陈氏三百余年聚族而居,凭《家训十六条》入选国家级非遗。传说子孙冒雪采药救祖,感动仙人赐草;纪律严明,一犬不至,百犬不食;遵守朝廷令成291家,守法精神至今为楷模。
2.古今辉映:耕读传家的现代诠释
东佳书院曾吸引欧阳修、朱熹讲学,成就“天下第一藏书楼”;当代德安人袁隆平,以“克勤克俭”家风扎根田野,将别墅改实验室,用杂交水稻养活亿万人。
四、新时代:让古老家风照亮未来
困境:城市化冲击“四世同堂”,六成青年不知祖训;短视频稀释“仪式感”,功利价值观挑战传统。
破局:
●创新传承:德安打造家风主题公园、家书诵读活动,用短视频讲活“王寀脱险”等故事。
●制度护航:立法支持家风建设,评选200名道德模范,遏制高价彩礼陋习。
●文旅融合:以“家风+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年接待游客超3万,激活传统基因。
《礼记》有言:“一家仁,一国兴仁”,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从王韶的边疆烽火到袁隆平的稻田星光,从义门陈氏的族谱到德安新村的乡约,家风不仅是家族的血脉,更是民族的脊梁。千年德安,正以古老智慧书写答案:只有守住家风的灯,方能照亮国运之路。
(本文是朱虹在江西省王韶及家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