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不确定性增加,使得资本市场更趋复杂多变,投资者情绪相对谨慎,而自2021年起核心资产行情回落,能够定期或不定期为投资者提供现金分红的红利资产逐渐脱颖而出,成为投资者青睐的优势品种。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政策亦定调积极,利好港股红利板块,有助提高优质资产吸引力。
红利底层资产中,含融资租赁在内的大金融板块为典型代表。券商背景融资租赁龙头海通恒信(1905.HK)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变化,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政策,2024年在经营稳健、结构优化、风险管控、融资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且坚持稳定派息,为投资者带来可持续的投资回报,进一步彰显红利资产属性。
业绩稳健+资产优化,为高质量发展增色
以租赁本源为根本立足点,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海通恒信紧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化业务布局,着力推动新兴领域业务投放,深耕产业细分赛道,深化产业化转型发展,保障公司业绩稳健向好,有效夯实资产质量。
经营业绩方面,于2024年,海通恒信实现收入总额及其他收入、收益约人民币88.55亿元。其中收入总额约人民币71.39亿元,包括融资租赁业务收入约人民币61.77亿元,经营租赁收入约人民币6.94亿元,服务费收入约人民币2.67亿元。全年整体净利润约人民币15.1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0.17元。
资产质量方面,海通恒信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于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不良资产余额为人民币10.98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4.36%,已连续两年保持下降,且降幅较2023年扩大2.81个百分点,风险管控和化解行之有效;不良资产率1.17%,各项资产质量指标均保持在安全可控水平;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为316.17%,较2023年末提升50.35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整体来看,报告期内海通恒信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未来资产趋势整体向好,资产质量稳健可控。
2024年度,海通恒信经营活动产生之现金净额约人民币129.86亿元,拥有充足的自由现金流。截至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人民币66.43亿元,资产总额人民币1,112.97亿元,权益总额人民币199.83亿元。
政策红利+低估值防御,凸显配置性价比
从政策层面来看,2024新“国九条”强化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2025年1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政策推动下,上市公司尤其是央国企的市值管理将得到持续强化。
随着国内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利率下行趋势较为明确,资产荒背景下,红利资产的配置性价比进一步显现。兴业证券最新研报指出,从长期业绩来看,红利类资产回报率高于大盘宽基指数回报;2021年2月后市场出现明显下行,而红利类资产表现突出。信达证券亦表示,国企改革走深走实,常态化分红机制健全与中长期资金入市或将提振央国企红利投资价值。
自2019年6月港股上市以来,海通恒信始终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股息分配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兼顾公司的长远利益、全体股东的整体利益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上市六年时间里,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海通恒信每年均坚持中期和年度两次派息,此前连续 5 年派息率超30%,慷慨回馈投资者。
2024年度,海通恒信派发中期股息每10股人民币0.43元(含税),派息总额为人民币354,117,900.00元(含税);派发年度股息每10股人民币0.40元(含税),派息总额为人民币329,412,000.00元(含税)。全年合计派息每10股人民币0.83元(含税),按业绩发布日3月28日收盘价0.86港元股价计算,股息率约10%。派息总额约人民币6.84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达45.2%,股息率处较高水平。
今年3月下旬至今,港股市场风险偏好出现走弱迹象,对等关税的大超预期也料将进一步压制市场风险偏好,像海通恒信这样的红利资产具有良好的抗风险和穿越周期的能力,进可攻退可守,其配置性价比与资金避险诉求更易形成共振。而拉长历史周期来看,红利风格的兴起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产业架构及上市公司发展阶段的自然产物,绝非短期热潮,因此红利投资策略具有长期有效性。
当下仍处于市场周期转换过程中,盈利稳健、现金流充裕的红利资产将是攻守兼备的优良选择。除了高股息率这一核心投资逻辑,红利资产的估值也通常较低,进一步收缩空间相对有限,海通恒信也不例外。公司目前TTM市盈率约4.5倍,市帐率约0.3倍,均低于板块均值,为低估值质优标的,可提供较高安全边际。
作为红利资产典型代表,海通恒信兼具了高分红、低估值的优势特征,其稳健特性契合长线资金配置偏好,有望在红利资产行情带动下,实现估值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