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北层峦叠嶂的群山中,一条穿山越岭的高速公路蓝图在徐徐展开,蜿蜒伸展,而在这条“钢筋水泥巨龙”的背后,有这样一位以脚步丈量安全、用责任浇筑防线的守护者——广西江桂高速三标第一项目安全总监曹峰。从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近二十载,他用工程局“管理标兵”等20多项荣誉和“零重大事故”的硬核答卷,诠释了“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
制度为盾,科技为剑:织密安全“防护网”
面对项目标段所在区域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雨季长、雨水多,典型喀斯特地貌,山体陡峻,河谷深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曹峰深知“防患于未然”重于泰山。他带领团队白天翻山越岭踏勘、深夜挑灯伏案研析,仅用一个月便推出《防汛防洪应急管理办法》《泄水施工安全制度》等8项专项方案,陆续编制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1项,将风险防控细化到每一道工序。
更为人称道的是他的“智慧安全观”。他主导搭建智能化隧道监控系统,通过“人员定位追踪+有毒气体可视化监测”双线并行的“安全五大系统”,让隧道深处每一缕气体的波动、每一名工友的轨迹都尽在掌控。当同行惊叹于系统的精密时,他却说:“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要让数据‘开口说话’,关键在如何用它守护生命。”
铁面与柔肠:安全监管的“双面人生”
“安全面前,没有人情可讲!”这是曹峰常挂在嘴边的话。便道施工时,他曾因一台机器一颗缺失的防脱销螺栓,顶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果断叫停作业,硬是带着工友彻夜检修;隧道入口处,他经常拦下帽带松垮的新工友,从厉声训斥到手把手示范扣紧安全扣,再到赠送新安全帽,上演了一场场“铁腕与温情”的“情景剧”。
“罚不是目的,平安才是底线。”他创新开办“安全行为之星”积分兑换超市,创造性地将传统扣分惩戒转为积分奖励,通过“安全行为-积分储蓄-实物激励”的良性循环将桥梁、隧道施工安全防护用品佩戴率提升至100%。这个特别的超市不仅让安全行为“看得见、摸得着”,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工地新风尚。
教育生根,应急铸魂:浇筑安全“文化基因”
在曹峰看来,“安全意识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刻进骨子里的本能”。他创新推行“三阶安全教育法”:新工友入场必过“理论关+实操关”,特种作业人员定制“一对一培训”,全员参与“火灾逃生”“涌水封堵”实战演练。每月安全课上,他讲述事故案例,会议室里的哄笑声渐渐化作一片沉默——那些因侥幸心理破碎的家庭故事,让安全红线深深烙进每个人心里。
他创新开展“案例复盘会”,将工地上的小疏漏拍摄成警示教育片,用身边事敲响警钟。工友们从起初的抵触到后来的主动排查隐患,逐渐明白:曹总监的“碎碎念”,是护住千家万户的“护身符”。
山川无言,匠心有声:执着做一名安全“守门人”
遇到桂林汛期、工程关键节点,曹峰经常是在工地坚守3个多月不回家,即使是在妻子生病入院、儿子应征入伍、女儿小升初考试等家庭大事儿时,他依然是坚守一线或匆匆回家安置便转身奔赴施工现场。有人问这样值不值得,他指着熊背岭隧道口“零事故”的红色标牌说:“这座山记得每个工友的笑脸,我的使命就是让他们平安回家。”
从青丝到白发,曹峰像钉子一样扎根施工一线。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巡查、不厌其烦的叮咛,以及那份“用一万分努力防万一风险”的执着。正如他办公室墙上的两副施工形象进度图,无声诉说着:“安全人的勋章,永远刻在无人知晓的平安岁月里。”
2016年,曹峰脱下橄榄绿,换上中建蓝。他用十九年青春践行着中建人的担当,而他守护的,不仅是工程的安全,更是无数家庭灯火可亲的期盼。在这条没有终点的安全长路上,他依然是最坚定的“吹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