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雅集品龙井 新昌茶香飘万里
"诗路寻味・沪上雅集"新昌大佛龙井2025上海品鉴会在上海启幕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白居易笔下唐宋风雅的茶烟,穿越千年氤氲至黄浦江畔。4月10日下午,"诗路寻味・沪上雅集"新昌大佛龙井2025上海品鉴会在上海启幕,陆羽《茶经》的墨香与海派文化在此奇妙交织。当苏轼"且尽卢仝七碗茶"的酣畅化作数字茶园的万千芽叶,这场以"茶经"为引、以"诗路"为脉的文化雅集,正以科技之韵敲响千年茶脉的当代钟声。
活动在悠扬的歌声中拉开序幕,上海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江琴献唱《新昌故事多》,为现场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随后,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主持人杨子与上海第一财经主持人李昂登场,正式开启品鉴会的精彩篇章。中国十大策划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余明阳教授带来的《以品牌思维解码地域发展:从大佛龙井到新昌城市名片的价值重构》主题分享,从专业角度剖析了品牌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为大佛龙井的品牌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近年来,我县整合农业和文旅产品资源,发展“高精尖”农特文创产品,坚持国企实体化、市场化运作,重点培育“新昌优选”品牌,提升产业价值,让“新昌优选”成为我县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串起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富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流程监管方面,新昌县制定《“新昌优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等管理运营制度,成立行业评审委员会,评选审查入选产品、企业、基地,建立品牌建设、产业发展专家咨询与技术指导体系,落实专人全流程跟踪产品生产加工,监管企业“浙农码”“浙食链”平台使用情况。在产品溯源方面,科学评判产地规模、产量、质量和供应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培育一批“新昌优选”农特产品供应基地,并指导基地建立农产品可视化产品档案,向消费者充分展示产品安全与品质相关信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双向可追溯。
新昌优选品牌旗下的大佛龙井龙鳞茶,是产自新昌生态数字茶园,且品级达到精品级。精品茶原料均来自一级水源地源头的天姥山、罗坑山、安顶山等六大产茶名山,平均海拔350米以上的生态数字茶园,常年云雾缭绕,产茶条件得天独厚。
新昌全县茶园面积15.3万亩,从业人数近18万人,年产量5850吨,年产值达14亿元,龙井茶产量、产值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茶叶全产业链年产值近100亿元。龙井茶交易市场全国最大,年交易额超66亿元。目前形成以“大佛龙井”为主,“天姥红”“天姥云雾”为辅的“一体两翼”茶产业发展结构,企业品牌百家齐放。
值得一提的是,“大佛龙井”蝉联两届浙江省十大名茶,连续15年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品牌价值达55.53亿元。
新昌优选项目不仅致力于推广新昌的优质农产品,还通过与文旅资源的结合,打造了一个兼具文化深度和市场潜力的品牌形象。
品鉴会上,新昌县公共服务集团副总经理丁兴龙分别与上海糖烟酒茶商业行业协会、杭州铭师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国万万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茶香空间(浮生遇见年) 、上海交大安泰EMBA人才协会以及绍兴市在沪青年人才联谊会、德勋号白茶(江苏)有限公司、浙江九舟茶叶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覆盖电商、文旅、青年人才等多个领域。此举标志着大佛龙井将以“茶+”模式加速产业升级,推动品牌从传统饮品向新消费赛道延伸。
在专家茶文化沙龙环节,上海海纳吴觉农茶文化博物馆文化交流部主任蔡杰教授和原上海良友生活记忆馆馆长黄玉洁女士,围绕大佛龙井的地理风貌、茶道仪式、健康功效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为现场嘉宾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
"新昌优选”区域公共品牌定位于“立足农产品、囊括名优品”,以整合新昌县优选农特产为基础,涵盖“农产品+文创品+旅游创意产品+N”等产品,着力搭建“一品牌一基一溯”(产品有品牌、品牌建基地、基地可溯源)营销格局,致力于全方位推介宣传新昌的名品、名山、名水等。整合新昌农业和文旅两大版块产品资源,着力培育“新昌优选”公共品牌,并全面铺开对“新昌优选”品牌的精选、研发、设计和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接下来,新昌将围绕“打造百亿茶产业,创建龙井第一县”总目标,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将“精”的理念贯穿在茶产业链发展各个环节,让这杯精品茶“精益求精”。